庚字卷 第一百六十四节 千里马-《数风流人物》


    第(3/3)页

    永隆帝吃了一惊,这个评价可就有点儿夸张了,仔细打量了一眼张景秋:“景秋,你是说冯铿有帅才?”

    “陛下,柴恪在朝会上并未介绍迁安之战太多,想那宰赛也算是蒙古人中难得一个豪雄,既然不远千里来犯,岂有没有周全准备之理?便是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也会为其提供周密的情报支持,对蓟镇,对永平府都是有相当了解的,但是进犯永平府之后便迭遭不顺,冯铿从几个月之前便开始准备,动员民众坚壁清野,勒令所有士绅百姓尽皆将迁安城外所以可食可用之物藏匿或者转移,让蒙古人进来之后便是成了瞎子聋子,而且饥寒交迫,无法就地觅食,然后又在滦河岸边设伏,火烧连营,大挫内喀尔喀人锐气,这才使得内喀尔喀人强攻迁安城不下之后起了退缩之意,只不过凑巧京营给人家送上了一顿美味罢了。”

    柴恪在朝会上对迁安之战介绍不多,只说了先用火攻后据城坚守,迫使内喀尔喀人退去,具体细节并未多说。

    “后来冯铿又断然让黄得功出塞增援李如樟部,以及后边又伏击科尔沁人,这些可都不是黄得功左良玉或者贺虎臣杨肇基他们能拿主意的,没有冯铿的决断,他们难以取得这样的战果。”

    张景秋的话让永隆帝都有些不敢置信了,他知道冯紫英能文能武,文才不说了,除了诗文的确太过于欠缺,其他治政之才却是罕有,自幼肯岁其父,也不缺治军之才,未曾想到张景秋却把对方说得这般厉害,这难免让他心里有些嘀咕了。

    “照景秋这么说,朕还是小觑了这冯铿啊。”永隆帝心情有些复杂。

    他是联想到了自己几个儿子,从寿王、福王、礼王到禄王,几个儿子的风评都不错,但是这几个儿子似乎都只浮于表面,诗会文会络绎不绝,各种拜会士林名宿,在自己面前点评时政,建言献策,而且似乎都能说得出一大套来,但是永隆帝却知道这不过都是他们手底下那些幕僚们给他们做好的命题作文,不过是投自己所好,以求留下更好印象,为日后某一天争取机会罢了。

    想到这里,永隆帝内心就是一阵烦闷,几个儿子都是如此,似乎都还没有真正明白才能真正坐稳坐好这个位置,却一味走偏,奈何?

    张景秋自然想不到永隆帝的复杂心思,“不过紫英是文臣,臣以为还是让其把心思放在这上边,当下边事以防御为主,而攘外必先安内,当下边患固然严峻,但是臣以为像冯铿这等文臣治政之才亦是不凡,若是能多予以机会让其磨砺,日后必能担大任。”

    张景秋说者无心的一番话却戳中了永隆帝的心思,自己年龄渐长,身体每况愈下,也许是该考虑身后事的时候了,若是让这冯铿磨砺锻炼一番为自己子嗣所用,岂非得其所哉?


    第(3/3)页